胶砂流动度测定仪是用于测定水泥胶砂材料流动性的试验仪器,其操作规范与技巧对于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至关重要。以下将结合相关标准和实际操作经验,详细介绍
胶砂流动度测定仪的操作规范与技巧。
一、操作规范
1.仪器检查与准备:
在使用前,应检查胶砂流动度测定仪是否完好,包括框架、测量杯(或试模)、刻度尺(或游标卡尺)等部件是否齐全、无损坏。
检查电子天平、定时器等辅助设备是否正常工作,确保测量准确。
清洁工作台、测量杯(或试模)等试验设备,确保其干燥、无杂质。
2.试验材料准备:
按照规定的比例准备水泥和砂子,并确保其质量符合要求。
使用潮湿布擦拭跳桌台面以及所有会接触到水泥胶砂的部分,但注意潮湿布的湿度不能过高。
3.试样制备与装模:
按照GB/T 17671等相关规定制备胶砂试样。
将拌好的胶砂试样迅速分两层装入试模中。第一层应装至试模高度的三分之二处,用小刀在相互垂直的两个方向各划实5次,再用捣棒自边缘至中心均匀捣压一定次数(如10次或15次,具体次数根据标准或试验要求确定)。捣压深度第一层应捣至胶砂高度的二分之一。
第二层装至高出试模一定高度(如20mm),同样用小刀划实并用捣棒捣压。捣压完毕后,用刮刀将多余的胶砂刮平,使试样表面平整且与试模口齐平。
4.试验操作:
将测量杯(或试模)放置在胶砂流动度测定仪的框架上,并将刻度尺(或游标卡尺)固定在框架上。
按下定时器开始试验,仪器将自动升降测量杯(或试模),使其在一定高度上自由下落。自由落下的次数和频率应符合标准或试验要求(如25次或30次跳动,每次跳动间隔30±1秒)。
跳动完毕后,立即用卡尺测量胶砂底面互相垂直的两个方向的直径,并记录数据。计算两个方向直径的平均值,取整数作为水泥胶砂的流动度值。
5.数据处理与结果报告:
记录每次试验的流动度值,并计算出平均值。
将平均值填入试验报告中,并进行必要的数据分析。
6.试验后清洁与保养:
试验结束后,应清洁仪器和设备,确保其干燥、无残留胶砂。
定期检查仪器设备的磨损和老化情况,并进行必要的维修和更换。

二、操作技巧
1.潮湿布湿度的控制:
在擦拭跳桌台面和试模时,应确保潮湿布的湿度适中。湿度过高可能导致水泥胶砂过早硬化或影响测量结果;湿度过低则可能无法有效清洁设备表面。
2.捣压的力度与均匀性:
在捣压过程中,应尽可能均匀地进行捣压,并保证每一次捣压力度的一致性。这有助于确保试样的密实度和均匀性,从而提高测量结果的准确性。
3.时长的控制:
从胶砂加水拌和开始到测量扩散直径结束,全过程应在规定时间内完成(如6min内)。超时可能导致水泥胶砂硬化或流动性降低,从而影响测量结果。
4.重复试验与数据平均:
为了提高测量结果的可靠性,应进行多次重复试验,并计算平均值作为最终结果。这有助于减少偶然误差对测量结果的影响。
胶砂流动度测定仪的操作规范与技巧涉及多个方面,包括仪器检查与准备、试验材料准备、试样制备与装模、试验操作、数据处理与结果报告以及试验后清洁与保养等。在实际操作中,应严格遵守相关标准和规程,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。同时,掌握一些操作技巧也有助于提高试验效率和准确性。